陵者,陵墓也!而且是特指的巍巍大墓之遗址古迹,即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帝王将相、诸侯公卿、开国功臣、古圣先贤们的规模宏大、标准严格、布局讲究、建筑成群的大型陵寝、墓地,并包括现当代那些国家ldr、革命英烈们的大型墓地。
“陵,大阜也。”《说文解字》里说。“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经·小雅》里说。陵,从阜从夌。阜,即大土山;夌,即攀越,合起来就是“攀越大土山”的意思,引申为“登上、升”之义。陵,为“帝王诸侯的坟墓”专用,有其“专用的升天通道(之处)”的意思。
那么,在当今中国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含2个特别行政区)里,其地名带“陵”字最多的省份是哪个?
那就是咱小编可爱可敬的家乡,堂堂大湖南啦!
对此现象,我曾经一直都没注意过,直到不久前的一天,在湖南省会长沙市,一群文化人夜里聚会,经其中一个博学的王教授一提醒,大家都恍然大悟,马上如数家珍、旁征博引起来。我也在脑海里认真想了想,把中国的地名、湖南的地名,都大致过了这么一圈,还真发现是这么一回事儿,湖南各地还真是集中了很多带“陵”字的地名,这在全国都是罕见的、独有的、最多的。
当然,这里说的是带“陵”字的普通地名,主要是市名、县名、单位名、品牌名等;而不是特指的皇帝之陵墓所在之名。
那咱就随便举一举吧!今天的永州市,过去叫零陵地区、零陵郡(《三国演义》里的黄盖就是零陵郡人),现在还保留着一个零陵区;类似情况,今天的常德,过去叫武陵郡(如陶渊明《桃花源记》里提到),现在还保留有武陵区,再则,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张家界的核心景区叫武陵源,及从北到南横贯整个湘西地区的武陵山脉,都跟武陵这个地名有关;今天的岳阳市,过去叫巴陵郡(如范仲淹《岳阳楼记》里提到),其下属岳阳县准备改名巴陵区,现在该市有个国家大型企业巴陵石化集团公司;今天的邵阳市,过去叫昭陵郡,邵阳即谐音昭阳;株洲市下属有醴陵市(县级)、茶陵县,及由过去的酃县前些年才改名的炎陵县――因境内的炎帝陵而得名,而永州市宁远县境内九嶷山则有个舜帝陵(零陵之名据说就跟舜帝有关),当年蚩尤的主要活动范围据说也在湖南境内;怀化市下属有沅陵县(屈原的诗歌里是否提到它我忘了,但他当年确实是到过这一带的),等等。
湖南为什么有这么多带“陵”字的地名呢?除了别的原因以外,我看这恐怕主要是跟湖南的地理位置有关了。湖南位于中国大陆版图的较中心地带,尽管湖南的位置(比起河南、湖北来)仍有些中部偏南,在历史上开发比较晚,古代千百年里出生在湖南的各类杰出人物并不多(直到清末民国才迅速而集中地涌现),也从未建立过大的王朝或诸侯国家,也从未做过大的朝代都城,也没有过大的帝王陵墓群。但是,由于湖南地处很多省份的中间,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人们大都要经过湖南的,如此以来,很多来自北方、东方、中原、大都市的帝王、诸侯、重臣、文豪、大儒、将军、枭雄、富商、公主、后妃、名媛、名妓……及其家眷、子女等,在南巡或出访、贬谪或外调、作战、经商、探亲、游览、发配时,到了湖南或死在湖南、葬在湖南,就留下了不少他们的墓地,及(或)留下了不少带“陵”字的地名――或者说湖南取了这么多带“陵”字的地名,多半是因为受了这些“外乡人”或“过路客”的很大影响。
也许还有别的原因(比如地形因素,即湖南多丘陵、山脉),但我觉得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