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瞪羚社,(https://xueqiu.com/9907188315/165918961)
本文首发公号“瞪羚社”,更多医疗领域分析和公司调研纪要,欢迎关注我们!
互联网医疗巨头京东健康上市仅仅过去一周,累计涨幅已经接近翻倍,今日盘中最高达到142港元每股,市值达到4437亿港元(折合人民币3743.5亿元)。
处于同一赛道的另一巨头阿里健康的近期股价表现似乎也受到京东上市的影响有所提振,截止码文时市值为3478亿港元(折合人民币2934.4亿元),阿里健康要看齐京东健康的市值,起码还有27.6%上涨空间。
然而很有意思的是,在京东健康招股期间,市场一直将阿里健康作为对标物来作为分析,大部分机构或者V都认为阿里健康的市值应该是京东后上市涨幅的“顶”,我认为一定程度是受到A+H+美股多地发行的公司估值观念的束缚,另外一派则是认为阿里系的活跃用户远大于京东系,长期成长空间尚不如阿里。
实则京东健康上市当日,狠狠的打了大部分投资者(包括我)的脸,过早的卖出或者没有意识到其中存在机会,能看到首日收盘后,公司被快速纳入MSCI、富时香港等多个权威指数,获得多家国际大行入货。
这件事情引起了我的思考,为什么市场认为京东健康才是互联网医疗赛道的龙头老大,其中被市场大多数观点忽略的预期差在哪里?
1、业务布局的全面性考量,供应链布局是重要因素
分析两家公司的业务构成,京东健康和阿里健康无不是依托母公司的流量及供应链优势,大力发展医药零售业务,然后拓展至其他环节,慢慢完善互联网医疗各方向的产业布局。
从行业玩家的商业模式来看,都是以B2B+B2C+O2O的模式,主要业务包括挂号预约、线上问诊、药品零售和消费医疗等。
可以从上图看出,京东健康互联网医疗业务上的布局较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更为完善、全面。实质上,阿里京东两家公司主要营收贡献也仅有医药零售和在线医疗服务,而医疗服务收入与医药零售相比,占比很低。
所以从业务布局的全面性角度看,我认为核心的价值差异还是在于医药零售中的供应链布局,京东系其实最大的优势是在于强大的自建物流体系,不仅包括集团自己的物流,还有达达同城配送。往往如药品、两性用品有着非常强的时效性,如果在阿里平台上购买,菜鸟物流的配送大部分都需要等一两天,这部分的市场份额消费者可能更倾向于京东、美团、叮当快药等配送平台。
京东健康背靠的强大供应链体系及更完善的产业布局,使得市场投资者对其未来上限或许有更大的期待。
2、从财务数据透视:京东健康盈利能力更强、转化效率更高
另一重要的价值差异,可能源于阿里健康的近几个财年的持续亏损和过分倚重电商业务的营收结构,让市场对其“多腿化”期待有所冷却。
● 京东盈利能力明显较强
近年来,两家公司的营收呈现着高速增长的态势,但盈利情况却是截然不同。
阿里健康的营收大概是京东健康的85%左右,但增速比更快,2018-2019年都有108%和88%的同比增速,而京东健康增速2019年是32%。
▲2017-2020H1阿里健康与京东健康收入比较
京东健康自2017年起已经实现连续三年盈利,并且盈利情况稳中有升,反观阿里健康,近三年并未走出亏损的泥潭,不过今年上半年情况有所好转,未来大概率实现盈利。
● 活跃用户数据和商户数
据招股书数据,京东健康、 阿里健康活跃用户数分别为0.725亿、1.9亿,而平台入驻商户数分别为>9000家、>18000家,阿里依托淘宝天猫、支付宝等平台在流量池方面更胜一筹。
但结合财务数据,两家公司在用户数量相差较多的情况下,最终收入规模却相近。由此可以看出,阿里健康在用户转化为购买方面的转化率低于京东健康,也体现了京东开发客户和市场能力较强。
这样来看,如果京东健康客单价能够维持目前的水准,那么未来的空间大概率比阿里大。
总结:因为京东健康上市后股价的一路狂飙,市场也产生了一些质疑和调侃,下图就是某位公司董秘在朋友圈发出的调侃:
无论京东健康目前的市值是否高估,我们必须正视,随着行业政策的放宽、用户习惯的养成和行业商业模式的发展,互联网医疗行业的蓬勃发展和投资机会已然可以预见。
而在我们目力可见的范围内,谁是行业龙头,市场已经给出了答案。
更多医疗领域分析和公司调研纪要,欢迎关注我们!